东营设立非遗保护基金,首批30个项目获数字化抢救

东营新闻网 阅读:4 2025-05-09 14:13:27 评论:0
东营设立非遗保护基金,首批30个项目获数字化抢救

近日,东营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,正式设立非遗保护基金。此举旨在加大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,确保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。据悉,首批30个非遗项目已获得数字化抢救,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东营市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,一些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。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,东营市 *** 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,积极设立非遗保护基金,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保障。

据悉,东营市非遗保护基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对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,包括对濒危项目的抢救性记录、整理和修复;二是非遗项目的传承与推广,通过举办各类非遗展览、演出等活动,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;三是非遗人才的培养,通过设立非遗传承人培训基地,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非遗传承人。

此次首批获得数字化抢救的30个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、传统音乐、传统舞蹈、传统戏剧、传统技艺等多个类别。这些项目在数字化抢救过程中,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,对项目进行了详细记录、整理和保存,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。

例如,东营市的传统民间舞蹈“渔家乐”就成功入选了首批数字化抢救项目。这项舞蹈源于渔民的生活,以渔民捕鱼、晒网、撒网等劳动场景为素材,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渔民的勤劳和智慧。在数字化抢救过程中,专家团队对舞蹈的动作、音乐、服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,为后人研究和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此外,东营市的传统技艺“油泥塑”也成功入选了首批数字化抢救项目。油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,以油泥为原料,通过手工捏制、雕刻等技艺 *** 成各种形象。在数字化抢救过程中,专家团队对油泥塑的 *** 工艺、造型特点、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,为保护和传承这项传统技艺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东营市非遗保护基金的设立和首批30个非遗项目的数字化抢救,标志着该市非遗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。未来,东营市将继续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,努力实现非遗项目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,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总之,东营市设立非遗保护基金,首批30个项目获数字化抢救,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 *** 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东营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,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新的贡献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东营新闻网集新闻、政务、民生、文化于一体,以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全方位资讯,打造东营市民“指尖上的城市指南